地狱笑话偶尔说说就得了,正事还是要办的。
陈登在拿到曲辕犁图纸的当天就写信让老父亲陈珪赶紧从家里送点工匠来,这么重要的东西,陈登是绝对不放心让随便找来的工匠干的。
眼见盱眙县的流民越来越多,陈登就派出船队将流民运来淮河下游,即淮阴、海西、盐渎、射阳(不是现在这个射阳,现在的射阳东汉时还在海里)包围的这一片区域。
这片区域因为之前提到的笮融劫掠而沦为无主之地,现在正是安置这些流民的最佳场所。
安置流民需要的粮草、修建房屋的木材,陈登这里都有,但陈登的治政段位可是一点都不低的,他在船队出发的同时就写了份报告给刘备,内容就是关于在淮河下游安置流民的提议和对物资的申请。
能不能做事是种能力,能不能让领导知道你正在做事就是另外一种能力了。
而刘备对这消息也十分重视,这次屯田的成功与否涉及到了后面的一系列战略,刘备也急忙把陆绾从公文堆里提溜了出来。
陆绾上了一段时间的班,只感觉连魂都不是自己的了,看见老刘找自己有事,自然也是乐意换换脑子。
在刘备府内,刘备先一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文渊,我打算直接把当地的地分给百姓们。这些百姓太苦了,又没有什么随身的财物,我们如果不进行帮扶他们很难活下来,到时候产出的粮食我等收三成就可以了,你觉得怎么样?”
而陆绾一听到这个想法,表情便是惊恐万分,当即说道:“没想到主公你会考虑这么激进的手段。”
显然,刘备没搞清楚他的基本盘到底是谁,对一帮流民这么好,他们感不感激陆绾不知道,但是徐州的原住民肯定会不爽。又给刘备交税,又给刘备当兵,得到的赏赐还没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流民多。
况且付出这么多代价,这些流民可能感激你刘备,那后面的流民怎么办?每个人都发地吗?你刘备有这么多地吗?如果拿不到地,后来的人会不会不满呢?本地人会不会因为福利原因和流民起矛盾呢?
陆绾可以预见,刘备只要颁布了这个法令,徐州人对刘备的风评绝对会急转直下。闹不好下一个爆内战的就是徐州。
“主公善待百姓固然很好,但是如果照着主公的方案来,不出三个月徐州就会大乱。”陆绾尝试用尽可能简单的道理给刘备讲明白这事。
刘备听到这么严重的论断也是吓了一跳,询问道:“乱从何起?难道这对流民还不够好吗?”
陆绾摇摇头:“非也,主公就是对这些流民太好了才会导致大乱。”
“何故如此?”
“主公走南闯北,应该见过黄巾之乱时当地父母官赈济百姓,有的官员实在,给百姓施粥都是箸子插下去都不会倒的稠粥,而有的官员施粥给的粥清澈的可以给人梳妆打扮。
结果一场动乱过后,反而是当初施稀粥的县撑的更久,辖下百姓投贼的人更少。而当初施稠粥的官员,连尸首都不知道在哪里,主公应该知道怎么回事吧?”
刘备的脸色逐渐变白,他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施稠粥的官员固然一开始就让诸多流民安定下来,但是很快就有大量原本有家业的百姓也混在流民队伍里蹭饭。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稠粥也是很好的能量来源,这里多蹭一顿家里就少消耗一点粮食。但是对于官员来说这个就有点难以接受了,有些拎不清的就严禁当地百姓混入流民队里捡现成。
当地百姓肯定是不满的,许多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原来就不多的家产全部变卖,直接加入流民队。这下需要施粥的流民越来越多,终于将县内的所有的战略储备粮食消耗一空,以至于后面黄巾贼来攻城时官员连固守待援都做不到,只能匆匆逃遁。
更有些糊涂虫眼见快绷不住了,直接暂停了施粥,把原本还算老实的流民也得罪了七七八八,都不用等黄巾贼来攻城了,这些人自发的就开除了官员的生物圈资格证。
刘备也明白为什么陆绾要对自己这么说了,现在的刘备就像是那些施稠粥的官员,对流民过于优待,那徐州这里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很可能变卖家产也来这里碰碰运气。
土地的数量本生就是有限的,分完了就没了,那些真正需要扶持的的流民可就不会这样算了,刘备已经可以预见徐州惨淡的未来了。
“那该怎么办啊?文渊?”刘备的超级智慧告诉他现在应该依靠别人的超级智慧了。
“此事简单,”陆绾看了一眼刘备:“就是主公可能不答应。”
陆绾一抬手,示意刘备不必先回答:“稍后我会整理一份文件,将我的想法写在上面,内容很多,主公到时候可以慢慢看。”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发掘人才,没有人办事,再好的政策也是无根浮萍。”
刘备点点头,在试过优秀有谋臣当后盾的滋味后,刘备就不太想动脑子了。
陆绾作为开了未来视的人,直接跳过筛选一步到位:“现今在徐州,正有两位大才,若能得这二人相助,则屯田一事就不用再忧虑了,我愿意举荐二人,一个是广陵陈矫,另一位是乐安国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陈矫早年为了躲避笮融曾客居江东,袁术、孙策都想招揽他,但其都不应命,就在不久前,还特意从江东迁回老家广陵,只是他运气差了点,回来正好赶上主公和袁术开战,现在正在郯县居住。
此人刚毅忠壮,性情果决,又明于刑律,尤善治乱,流民刚到达徐州时,要么惊慌失措,要么胆大妄为,非果敢之人不能降伏。
而且陈矫身为广陵陈氏子弟,主公用他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徐州世家的合作,让世家放松警惕。也不用担心陈矫真的会同世家搅和在一块,到时候削弱世家,此人多半会站在我们这边。”
陆绾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喉,继续说道:“国渊是北海大儒郑玄郑康成之高徒,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农事和吏治。
他也不是什么读书读傻了的酸儒,这人学以致用,深谙田亩水利、粮草调度、赋税征收的方法,屯田时需要规划田地、选育良种这些需要计算的工作都可以交给他。